Category Archives: 健康通識

青少年也可以接種新冠疫苗

家庭醫學專科 黃慶琳醫生

學校是一個人多聚集的地方,疫情若然爆發,可以牽連數十個家庭。因此,每一波疫情襲港,學校就被關上,改為網上上課。老師們、學生們也真吃不少苦!如果大部分老師和學生都接種了新冠疫苗產生群體免疫的屏障,停課機會可望減少。

本港早前批准了復必泰BioNTech疫苗的接種年齡降低至12歲,代表著大部分香港的中學生也可以接種新冠疫苗。這項建議是基於疫苗的第三期臨床數據,這研究已在早前刊登於《新英倫醫學雜誌》。研究在美國邀請了2260名12至15歲青少年參與,一半人接種復必泰疫苗、一半人打安慰劑。在兩針疫苗接種後七天起跟進了兩個月的時間,接種疫苗組別沒有人有新冠病毒感染,安慰劑組則有16人受感染。這結果顯示疫苗可以提供百分百保護,而且年輕人接種疫苗後製造抗體水平比成年人更高,反映這疫苗在這群組中能發揮顯著保護。

至於副作用方面,青少年比起成年人較多出現。大部分都是輕微的,如針口腫痛、頭痛、疲倦、發燒等。一般維持數天便會消散,需要時也可服用一般的退燒藥幫忙舒緩不適。由於這個年齡層甚少會有長期病患,代表著大部分青少年人也適合接種疫苗。

新冠疫苗接種計劃在本港已經推行了超過100天,二百多萬市民已經接種了最少一劑疫苗。若青少年也加入接種疫苗行列,香港能夠早些建立到群體免疫的保護,市民盡快回復正常的生活,學生能過正常校園生活,健康成長!

我有痛風嗎?

家庭醫學專科 黃慶琳醫生

醫生:「我全身關節酸痛,我是否患上痛風症啊?會很長手尾嗎?」

痛風症是一種由尿酸鹽積聚在關節內引發的急性關節發炎,是一種新陳代謝的疾病。當我們進食含有普林的食物後,經過消化及新陳代謝,普林會形成尿酸在血液中。當血尿酸濃度高的時候,身體會把尿酸經小便排出體外。尿酸濃度過高時會在關節及軟組織中(如:皮膚)形成尿酸鹽晶體引致發炎。 Continue reading

肺炎可怕嗎?

家庭醫學專科 黃慶琳醫生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令很多人憂慮驚慌,究竟肺炎是個怎樣的病?肺炎是肺部組織受到微生物所感染而引發的急性發炎,細菌、病毒、黴菌等等均可引致。這個病十分常見,在2018年香港有57,000多人患上肺炎而需要入院治療,因肺炎死亡更超過8,400人,是2018年死因個案中排第二位。其中超過90%死者是65歲以上的長者!根據衛生署的統計,在門診中發現的肺炎,有超過一半是細菌性感染,肺炎球菌佔超過60%。另外,因為流感而併發細菌性肺炎亦十分常見。

肺炎常見的症狀包括咳嗽帶痰、發燒、胸痛、呼吸困難等,嚴重者可引致死亡。在患者當中,長者(65歲以上)、長期病患者(如糖尿病、腎病、肺病、心臟病、癌症等)、幼童、吸煙人士均是高危一族。

患上肺炎,當然需要及早求醫。尤其是以細菌性肺炎為例,若情況不及早處理,細菌可併發腦膜炎、敗血症、呼吸系統衰竭等情況。在治療方面,醫生會按病人的病情去處方抗生素或抗病毒藥物。大部分患者,經過藥物治療後,都能夠康復。不過部份症狀,如咳嗽、疲倦感,可以在康復後一個月才消退。

保持個人衛生,防止飛沫傳播可以減低感染肺炎的風險。另一方面,接種肺炎球菌及季節性流感預防疫苗能夠預防感染肺炎及減低死亡的機會。

肺炎球菌有兩種疫苗,它們分別是23價肺炎球菌多醣疫苗及13價結合疫苗。香港衛生署建議2歲至64歲的高危人士及65歲以上長者應接種一針2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若65歲以上長者患有長期病患,衛生署同時建議接種一針13價結合疫苗。研究指出接種了肺炎球菌疫苗能減低約70-90%的肺炎風險。有別於季節性流感預防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在65歲後,只需接種一次就終身免疫!為自己健康著想,家庭醫生鼓勵老友記們主動接種預防疫苗抵抗肺炎入侵。

老友記與理遺(三)

老友記與理遺(一)   │   老友記與理遺(二)    │   老友記與理遺(三) 

老人科專科醫生 曾美玲

骨盤底肌運動:收縮骨盤底肌肉亦可以抑制不正常的膀胱收縮;在突如其來的尿意時進行骨盤底肌運動,可防止急切性失禁的發生。

藥物:有一些藥物可以鬆弛膀胱,減少急切性失禁。有些藥物可能有口乾、眼矇、心跳或昏睡等副作用,心臟病患者尤要小心。正因如此,這類藥物必須經由醫生評估及處方才可服食。而藥物亦必須要以膀胱訓練來配合,才可發揮最好的功用。 Continue reading

老友記與理遺(二)

老友記與理遺(一)   │   老友記與理遺(二)    │   老友記與理遺(三) 

老人科專科 曾美玲醫生

這次會介紹老人理遺的有關檢查,治療及預防的方法。

 

檢查:醫生在診斷過程中,會先了解病者的病徵及病歷,確定失禁的類型,再進行合適的檢查,如收集尿液樣本作化驗及培菌;測量排小便後膀胱的剩餘量;尿流動力檢查等等,確診失禁的原因,並作出治療的方案。

治療

1. 壓力性失禁
骨盤底肌運動:骨盤底肌運動是學習及訓練收縮一組承托膀胱及直腸的肌肉,它主要是治療因尿道口鬆弛所引致的壓力性失禁。骨盤底肌運動需要經專業物理治療師或醫護人員的指導,方法掌握不當會弄巧反拙,必須留意。根據文獻,物理治療對六成至七成患有失禁的人士有幫助。

2. 急切性失禁
處理急切性失禁,有以下幾點建議:

排尿日誌:醫護人員需要瞭解病者日常飲水及排尿或遺尿的特性,需要病者或家人準確記錄飲水的時間及份量,排尿及遺尿的時間及份量;連晚間排尿的時間和份量都要記錄。因為正確的飲水量及排尿量對失禁的評估十分重要,建議以量杯作量度之用(當然要清楚分開兩種不同的量杯!)。通常會建議病者連續記錄三至四天,從中找出病者小便或遺尿習慣的一些特性。正確記錄每次排尿的份量可瞭解膀胱的容量,作為膀胱訓練的基線。

膀胱訓練:透過訓練,可增大膀胱的容量,從而減低小便的頻密程度,以及失禁的次數。醫護人員會指示病者細心研究自己的小便日誌,清楚瞭解自己的膀胱容量;之後會指示病者用一些方法去拖延排尿,使膀胱可以儲多一些小便。拖延的方法,可以是一些分散注意力的活動(如看書、編織或甚至打麻雀),或者是一些呼吸鬆弛的運動。另一個有效拖延排尿的方法是骨盤底肌運動。

預防飛沫傳播的疾病

生活與健康 ■ 教協駐診家庭醫學專科 黃慶琳醫生

傳染病的傳播需要同時具有三種因素,分別是病原體、合適的傳播途徑和宿主(即受感染人士)。而以下人士是較易受感染的宿主:幼兒、長者、長期病患者、癌症患者、長期服用藥物(如抗生素、類固醇等)。所以切斷上述在感染鏈的三種因素可預防感染傳染病。 Continue reading

「疫」流而上

趙鎮強醫生

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自2019年12月引致嚴重肺炎,疫情由武漢開始,擴散到中國及世界各地。初期地方政府犯了一些嚴重錯誤,疫情沒有及早得到控制,1月中後得到高度重視。政府採取史無前例控制疫情措施,包括封鎖武漢市,及利用科技快速確定病毒,並且公開資訊,讓世界各地科學家可以儘早展開科研幫助控制疫情,同時利用大數據了解疫情,精準分配人力物力資源,令疫情慢慢穩定下來。

雖然專家的數學模型預測疫情爆發可能非常嚴重,但數學模型有很多變數,例如公共生控制疫情措施。現時大數據看到湖北及非湖北疫情發展非常不同,非湖北疫情已穩定下來。 Continue reading

活在疫症恐懼時

梁佩瑤醫生

世界衛生組織當年對2003年冠狀病毒疫情有以下的描述:「人們對沙士的恐慌比疫情本身在人羣中傳播得更快,造成了社會不安。」

17年後新冠狀病毒重臨香港,社會中也瀰漫着恐慌情緒。今天,讓我借鏡當年SARS的一些研究,談談是什麼造成了恐慌?也特別提提兩個高危恐慌的群組:長者和醫護,盼望大家留意支援。

人為何恐慌?

恐慌不只在於疾病的危險本身,也在於其「不確定性」。當年SARS 的突襲造成病者急性呼吸困難入院和死亡,好一段時間人們對於病原體是什麼、它是以何種形式傳播、如何防止和治療毫無掌握。這種疫症的「不確定性」可以使恐懼倍增。

Continue reading

認識子宮頸癌及其預防方法

家庭醫學專科 黃慶琳醫生

子宮頸癌是常見的女性癌症,在20-44歲的女性中是第四常見。這癌的成因超過99%是由人類乳頭瘤病毒(HPV)引起。這病毒是透過性接觸帶進子宮頸,因此所有有性經驗的婦女,也有機會感染並患上子宮頸癌。現時發現有30種以上的HPV類型可引起不同的疾病,如:子宮頸癌、疣、陰莖癌等。若不幸染上HPV病毒,而身體免疫力未能把病毒殺死,細胞就會長期被它感染。基因有機會受HPV影響而產生病變,更可演變成癌症,但一般需要5-15年時間。 Continue reading